2010年3月24日 星期三

建築音樂和詩
+++

北美館常會有建築展
Richer Rogers是個當代很有名的建築師可是當下我不知道
不過他說了很多讓我有感觸的話

館中有三部關於建築師以及他的建築的短片
我記下了一些片中的句子:

0: 某個希臘人成為公民的誓言是這樣的:
這座城在我出城的時候會比我進城的時候更美

(希臘城是從建築開始的希臘人也是整個西方文明都是)
(先有雕塑再有建築)
(繪畫已經是很後來的事了)
(這句話拿來當參選人的政見一定會轟動而且吸引到某些族群)

1: 我喜歡音樂喜歡節奏喜歡詩詞歌賦
從種種約束中詠出歌詞就是建築

(建築就是音樂)
(記得以前老師上課引述一位世紀初的文學家描述的建築)
(他說好的建築會唱歌)

(很美很像詩)

2: (建築)一切都以邏輯為基礎
每個設計案都要考慮到面面俱到
以相同的價值去要求
它教你一些東西
只能讓你了解操作上如何處理邏輯
邏輯辦不到的是:
它無法帶給你詩意的答案

3: 一個城市始於一個房間
然後加上很多房間變成一個房子
然後加上很多房子就是一個城市

(城市的結構在於如何安排人行道車道及各種社群建築)

4: 字母>語言>句子<語言的工業體系 (音符 >旋律/節奏 >曲 < 音樂的工業體系) (最小元件經由結構變成一個整體 工業反而是最晚才出現的體系) (有空間有時間有結構> 建築音樂語言所以是一樣的)
(我想像著各位學音樂的朋友們演奏出一座大教堂)

5: (他的)建築三元素: scale(尺度) color(顏色) form(形式)

(西洋音樂理論三元素: rythm(節奏) melody(旋律) harmony(和音))


6: 科技可利用解決社會問題
不然 可用結構
如果用純社會性處理手法就會毫無美感可言

7: 建築 是一場節慶
如果沒有什麼好慶祝的
就只是營造(construction)

8: 機械與外露的美感:
看機械運作很有趣因為它是藏在裡面
我們都知道外觀如何
機械是活力機械走動更棒
操控內在蘊含的美
讓機械成為重要表達元件
美感就是這麼來

(崇尚機械開始就是現代(moderne)了)

#Richer Rogers最有名的建築應該是與Renzo Piano 合作的龐畢度中心
有受到法國工程建築師Jean Prouve影響(輕便可移動建築)
Jean Prouve是當時建築競賽的主審所以提攜了和他有相同理念的年輕雙人組
建築體的所有管線外露
為了讓內部展場有完整的展覽空間(兩個足球場大的平面)
玻璃帷幕空間光影遊戲
外在管線成為建築外觀裝飾元件

雖然一開始我並不知道建築師是誰
但是因為做過非常多次Jean Prouve的報告
而且連續三年考試題目都是: 你認為Jean Prouve是建築師還是工程師
所以我認得建築體的風格

這也是這個展覽讓我有感觸的點

+++

這三部影片片尾有上譯者的名字
繆詠華

大學剛畢業的時候
常會去看一個翻譯網站叫
翻譯工作坊
裡面有很多高手分享他們的筆譯經驗
會有提出好的例子還有不好的例子還有薪水之類的秘辛
還記得玫瑰的名字被逐字逐句批得很慘

繆小姐也會在這個網站留言而且每次都是留本名
應該是為了自己的言論負責很佩服
還記得她也翻過金馬影展的法國片
我看的那片好像是pas sur la bouche
這麼久以來再次看到熟悉但是素昧平生的名字也是另一個很有感觸的點

以上抄下來的句子都是繆小姐的翻譯句子

+++

除了北美館
也在各地看了一些要錢不要錢的展覽還有表演

雖然說有些人一直很痛恨美術館想拆了好讓藝術無國界無權威
不過我還是覺得美術館很美好

每個人對美術館的印象都不同
我在美術館接到友人a的電話
友人a:什麼!你還在美術館!你好認真
我在美術館接到友人b的電話
友人b:什麼!你還在美術館!你好閒

然而我去參觀的那天不是假日
參觀的人都是坐輪椅的老人幼稚園的小孩還有殘障團體
希望他們也覺得很美好

台灣很多戲劇團體可能會表演變奏的卡門之類的再創作本
可是有多少人有真正看過全本的原本的卡門歌劇
也許文化工作者會說連原本的卡門都沒看過!?那是要自己在家自習的
哈!

過年前整理家裡找出了從前國小音樂課要吹的直笛
總共有五支
我想多出來的兩支有可能是要上音樂課那天忘記從家裡帶去臨時又去福利社買的
我希望能找到另外四個人一起吹直笛
在晚上的綠園道上
曲目可以從卡門幻想曲開始

哈哈哈!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