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0日 星期四

Chéri, Colette 1920
Chéri, Stephen Frears 2009






+++

大二的時候念過 Colette 的散文
念了什麼內容如今已全然忘記
只記得Colette (1873-1954)是個女作家
印象Colette是個當名字也可以的一個(很女性化的)姓

當時找過Colette作品的中文翻譯本來讀
卻沒什麼印象

終於,Chéri拍成了電影
讓我有機會回頭再去看作品本身
Chéri 中文本由戴望舒(1905-1950)翻譯作紫戀
(紫戀可能於1935年完成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戴望舒1932-36留學法國)
洪範版本的封面還有淡化了字樣的親愛的寶寶

Chéri 是親愛的或是寶貝
(女生的話字尾加個e)
可以對孩子說也可以對情人說

在故事裡女主角暮年交際花叫年輕男主角Chéri
男主角叫女主角Nounoune
在紫戀裡Chéri翻成寶寶
在電影裡Chéri翻成少爺
故事裡的少爺對女主角來說既像個兒子又是個情人
是個很貼切的Chéri

帶著電影給我的印象閱讀紫戀
發現翻譯造成閱讀上的困難
比如說
mil neuf cent six 翻譯成一千零六年
(雖然翻譯沒錯也很忠實,但其實只要1906年就可以了)
比如說
Catherine de Medici 翻譯成梅提西太后(總讓我想到慈禧)
諾曼第翻譯成腦爾芒地之類譯名
雖然說這個問題點不是翻譯者的錯

除此之外,小說結局和電影不一樣
電影交代了Chéri的結果,其實是Colette寫的續集故事La  fin de Chéri
導演有認真閱讀作品
導演讓電影的Chéri更完整

不知道為什麼imdb上的分數這麼低
如同該網站其中一篇評論所問的
為什麼分數這麼低?

導演的前作危險關係有很好的評價
Chéri有相似的製作班底
兩者都是改編法文小說
自然會有所比較
但是原作小說本身的差異
讓我覺得兩部片的評價不能一併而論

危險關係簡單的說是個男女互相算計勾引的敗德故事
Chéri簡單的說是個女大男小的愛情故事
前者所能引起的討論原本就比後者多
且戲劇張力強

Chéri是個簡單的故事
電影值得看的
是沉默的新藝術和美好年代

在台灣
新藝術可能就只是慕夏

但美好年代除了新藝術
還有繪畫文學還有家具建築還有異國風情的服裝時尚和音樂和蒙馬特和蒙馬特山下的地鐵
只是各自有各自的名稱
現實主義
印象派
新藝術
國民樂派
等等等

這些在電影Chéri都看得到

導演讓那個時代活起來
讓我很驚豔
(我想導演自己也很喜歡那個年代)
而且
電影一看就知道珍珠項鍊是小說裡重要的部分
導演用電影語言傳達出訊息
而讓我想去閱讀原著
不管其他人覺得好不好評價是不是很低
這是部好看的電影

倒是當年讀不下的翻譯
我藉著電影讀完了
當然也稍微讀了原著
而發現,電影和小說還是不同的
電影裡的說書人有點戲謔的語氣並沒有出現在小說裡

+++

延伸閱讀:

1. 原著小說,一百多頁左右,有線上小說,適合語言學習者閱讀
2. Karl Largerfeld's Léa for Chanel 2009 Spring Summer
3. Colette Paris
4. 電影金粉世家GiGi,Chéri電影之前Colette小說改編的電影


 5. Chéri by Berry

                                                                     
6. Stephen Frears et la littérature française

2012年9月13日 星期四

某種讀書樂趣

+++

我從媒體知道洪蘭女士但對她沒有什麼認識
某次聽完她本人演講後

知道她是研究認知神經也就是研究大腦(一個很新的)知識
是台灣這方面的權威也常寫教育相關的文章(因為認知和學習有關)

經由演講過程

發現她講話很有條理善用舉例

上網查了她的著作

知道她翻譯最有名的書是語言本能

因此上圖書館找來讀

一來洪蘭女士講話有條理她的翻譯應該會通順流暢

二來我對於為什麼學不好外語方面的相關知識有興趣(比如說我喜歡閱讀雙語研究之類的知識)

國家圖書館按照中文圖書編目法將這本書編到800也就是語言學類

原文書按照杜威十進位圖書編目法編在410語言學類

兩者不同在於

中文編目800其他的書櫃可以找到語言知識語言學習或是文學類的書

英文編目400的其他書櫃找到的是語言學和語言學習的書沒有文學作品

岔個題
借公共圖書館的書看別人劃線做筆記的地方是我的樂趣之一


我借到的這本書的最後的幾章(10/13,11/13)提到的是腦神經基因遺傳演化等生物學方面的知識

沒有人做記號筆記

筆記作得最多的章節是語言學理論的那幾章(理所當然,這是本語言學的書)

借助洪蘭女士專業知識的翻譯應該是在最後的10/11章的部份 (也許是洪女士先翻譯了書,出版社再出版)

值得閱讀,卻沒有什麼人筆記

+++

借公共圖書館的書看的樂趣之一是閱讀
那些別人覺得有趣或是重要的地方而劃線記號的字詞或是句子或是段落

(雖然說在不屬於自己的書上塗寫是不太道德的事)

有些人劃線的地方我也想劃;

有些人劃線的地方我會覺得沒必要(換個說法:不是(我的)重點);

有些人的線我會想幫他/它加長;

有些人會改錯字;

公共圖書館的書裡的塗寫
有些人也許因為覺得不是自己的書所以很大方的使用;

有各種顏色
有各種劃線(一條線/兩條線/波浪線/電話線)

諸如此類像這樣的小樂趣

+++

我也會做記號

我會折書頁覺得這樣比較不傷大雅

下一個覺得不妥的人只要把書頁摺平就好了(我是這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