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

沒有電腦沒有鍵盤
所以在紙飛機還有機器人旁邊寫下藝術的慰藉

+++

雖然來看我文章的連結都來自奇奇怪怪的地方
應該是連看都看不懂
也曾懷疑是否該停止再貼文
但寫文章除了日記
都會想讓自己以外的人看

+++

關於村上春樹
好像那個年代的某種指標
有人說小確幸是來自於村上
就像最美的風景來自韓寒
但文青字眼氾濫後
村上好像不再是一定要的指標
(可能因為寫太多了吧?)

IQ84開始
就沒再看村上了
關於他跑步一直都知道
中間也曾發生過波士頓馬拉松炸彈事件
這幾年來戶外運動變成時尚(我純粹覺得是商業炒作)
慢跑和馬拉松變成主流(why?)
這之前是小折
UBIKE的方便取代了小折
馬拉松卻越來越盛行
我對跑步沒興趣
即使看過這本寫跑步的散文集也沒什麼印象了
也沒有因為跑步盛行再拿起來重讀
直到最近偶然讀到身為小說家的片斷
才知道原來村上年輕的時候也是苦過來的
又想起了村上還有以前讀過的書

曾跟朋友聊到穿著Prada的惡魔的作者
辭掉工作專心寫書後的書就沒什麼人知道了
雖然說有出版
但非常大的可能是因為不有趣也就是說沒有創新才沒有再度引起討論
因為沒有再繼續工作了所以寫不出好作品(?)

如果要寫現實的題材
光靠想像寫不出好的作品
討厭的工作還有血淋淋的現實本身就是最棒的(?)

村上之所以能寫
也是因為曾經大量累積了什麼吧
在泡沫經濟之前和之後的年代
不想當上班族
自己開店聽起來好棒
現實生活如他所寫
每天被貸款還有錢追著跑
非常非常的現實
但因為做的事是自己喜歡的
所以可以一直持續下去

開店的虧損要一直兼職才夠補貼
因此在奇奇怪怪的地方看過各式各樣奇奇怪怪的人
他說他的二十代都在辛苦的勞動
也難怪早期的作品很吸引人

猛然想起的村上春樹
一直在想除了聽風的歌的系列之外的書
以前很想有一天去希臘的時候看村上的希臘散文
結果好像是在義大利讀寫土耳其的遠方的鼓聲
印象中很好笑
還有發現自己以前寫的電影文裡
挪威的森林電影版找賴明珠翻譯
不管對譯者本人來說(?)還是讀者都是個驚喜

2016年9月21日 星期三

小記小記

+++

朋友說放棄相親,
因為不想結婚生子,
只想找個人陪伴過一輩子

心想,這想法也太奢侈了

朋友如此天真,
也難怪總是在職場上遭遇人際關係的困擾
但說再多,下次見面,
一樣會重覆相同的話題

所謂變與不變

+++

黑膠復興

很久以前曾經聽袁永興的廣播,
當時年少,
和同學聊廣播攀關係,
希望能結交當好朋友.
而發現袁永興是個有趣的DJ

聽過焦元溥本人聊古典音樂,
發現他也是個有趣講話有笑點的人

當今資訊太發達,
已無法固定時間好好聽廣播,
一年也只有金曲獎一晚會關注流行音樂
感謝黑膠之名義,
可以再聽他們倆說話,再好好地聽音樂

聽完感想不在哪些唱片:

袁永興的感想
1.袁永興的簡報檔做得很豐富
2.聽他提起,想起他台東出身,但直到當晚才知道,高中北上念成功
3.他分享的錄音檔中,
3a.瓊瑤講話聽起來像周玉蔻,
想起以前大學老師說瓊瑤的詩詞都抄古人的
3b.三毛講話很快,
時至今日,異國夫妻,他鄉生活寫文章,不就是部落客紅人嗎?
是顯得四十年前的三毛很特別還是現在便利進步到許多人都可以過三毛的某種生活?
4.聽著袁永興播放得音樂檔和影片檔,
4a.當年齊豫是潘越雲的第二部,雖然倆人髮妝差不多,但現就看得出外省與本土原住民的分別
4b.當年鳳飛飛的舞台是歌舞秀等級的豪華,曲風是輕拉丁舞曲,難怪小時候聽不懂也聽不喜歡,果真是吃成熟大人的市場
4c.當年林強真帥,
4d.還有大媽跟著一起唱民歌,真是熱情

焦元溥的感想
1.笑點仍偶爾信手捻來,像是他描述柏林愛樂演奏得不好或是說錄音失敗,用的是破銅爛鐵的聲音,有笑到我
2.引用村上春樹的給我搖擺其餘免談,引用得很好,他的分享讓人很有共鳴,想再好好重讀一次
3.浦朗克的藝術歌曲旅館,一看歌詞就想到粉紅馬丁尼的那首je ne veux pas travailler,
上網查了才想起,歌詞原本就是Apollinaire的詩,以前就查過了,只是當時沒有找浦朗克的版本來聽
3a. Francois Poulenc 的翻譯字真多元,有蒲朗克,也有普朗克,我習慣用浦朗克

至於黑膠唱片與我,
是小時候學跳舞,
老師用黑膠唱片放的音樂和換唱盤的動作


2016年9月10日 星期六

寫寫情書

+++

情書是1995年在台灣上映的日本電影
電影裡那句 "元氣嗎?" "我有元氣" 當年非常轟動,還締造了小樽觀光風潮
雖然當年看得我覺得有點莫名其妙

總共看了三次

第一次看情書的記憶有點模糊
應該是高中的時候
在學者電影台看的
只記得校園版的回憶很好笑
女樹生病的時候看得我很緊張
還有最後一幕很溫暖

第二次看是情書在台上映十週年
當時搭配岩井俊二的花與愛麗絲上映舉辦的小型回顧影展
能看大銀幕的話一定要看情書和四月物語的天橋腳踏車
抱著這樣的心情去真善美看
結果真善美的螢幕超小
畫質也沒有很好
很失望

前前後後還有發行正版DVD以及金馬影展的筱田昇回顧展

PCDVD還留有不少討論串
留言的有影評部落客先驅龍貓森林
還有當時還不知道叫林木材的PromLin
當時都還在討論收藏版本比較, 像是字幕畫質等訊息
還記得發行DVD的金革工作人員還跳出來解釋台片是怎麼壓的為什麼很差
http://forum.pcdvd.com.tw/showthread.php?t=481714&page=3&pp=10
其他留言的人們可能小孩都要上小學了吧

金馬影展筱田昇的專題當時都挑沒看過的片看
很後悔當初沒看大螢幕的燕尾蝶

今天去電影院看了第三次
情書在台上映二十周年數位修復版
看的人比我預期的多
一兩個看起來是來懷舊的觀眾
還是年輕人來朝聖居多

年輕觀眾會知道要看筱田昇的逆光攝影嗎?
你知道范文雀是誰嗎?
是女樹的媽媽
是余貴美子的表姊妹和寺尾聰的前妻
父祖輩來自台灣客家人
看了NHK的藝人尋根的節目才知道
寺尾聰前妻好像是看Ryan說的才知道
已經過世多年

再一次重看
首先, 畫質真的很好

富士電視出品

開頭五分鐘中山美穗在雪中從前景走到深景的長鏡頭,搭配鋼琴輕脆的聲音和旋律, 絕美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都在聽的旋律就這麼在腦中復活了

男樹的媽媽是道明寺的媽媽, 看起來都沒變

博子在抄畢業紀念冊上的藤井樹的住址, 這次重看就發現電影中人不知道的問題在哪了
博子抄的藤井樹旁邊的名字都是女生名字

博子住神戶, 這次聽得出來豐川悅司講關西腔, 角色性格也比較關西
想到2000年中山美穗跟豐川悅司又合作拍日劇
兩個人的角色性格跟情書完全不同

女樹打字寫信的根本還不是電腦
只是文字處理機

女樹的房間很有宮崎駿動畫的感覺

女樹在市圖書館把書上架的工作, 看起來很夢幻, 一點也不寫實
哪有都是精裝書, 而且都堆高高一疊, 還用手抱, 感覺就是沒有分類, 隨便上架

酒井美紀跟中山美穗還滿像的

一直以為鈴木蘭蘭是北海道人, 常把她跟筱原友惠搞錯

有一段配樂很像新天堂樂園



對山大喊的愛還是沒有翻書卡多

阿公說女樹出生的時候, 種了一棵樹, 這裡重看後覺得很感人, 譬喻重生

電影最後一幕女樹忍不住想哭的表情真的是經典,
一語道盡怎麼說也說不清的青春
原來那個男生喜歡我
可是那個男生已經不在了
短短的一個翻書卡的動作
把所有關於青春的都說完了
因為一翻就是逝去的十年
甜美 心酸   遺憾  美好

最後的最後
中山美穗在卡司出現了兩次
主演 渡邊博子
壓軸 藤井樹

這次看完
覺得情書真的是個故事和結構都很完整的一個劇本和電影

多年後覺得情書真的是片名下得最好的電影
情書是渡邊博子寫給藤井樹的信
變成藤井樹筆下的藤井樹寫給自己的情書
也是藤井樹書卡,是藤井樹寫給藤井樹的情書

+++

很多經典片數位修復而重新上大銀幕
情書上大銀幕三次
經典地位無懈可擊

邊看電影也邊在想
這十年的我都在幹嘛

2016年6月22日 星期三

又是在外遊蕩等回家的日子,
離回家的時間還有兩個半小時,
該去面對尷尬的文件?
還是去看電影晚半小時回家?
最後決定去電影院.

這是去看聖母峰諸神的山嶺之前一個小時的心情.
對影片沒有半點期待,
也沒看過預告片,
比較起來還比較想看走音天后,
只是時間剛好那就看吧-抱著這種態度
很慶幸什麼都不知道就看了電影,
也很慶幸有看這部電影.

2007 攝於 Chamounix 


看著電影隨時可以感覺到面對死亡的危險
聖母峰垂直的冰崖,
瞬息萬變的天氣,
風雪落石,
看著劇中人在垂直冰壁上敲著鐵釘往上爬心裡也跟著捏了冷汗.

最後震攝於電影結尾羽生(阿部寬)的坐姿,
如佛陀單腳盤坐的坐姿冰凍在八千公呎的山上兩三年,
雙眼仍看著遠方,
彷彿成了山神, 在冰雪中聽到他的聲音說,
身體動不了,就用眼睛瞪出一條路,
眼睛也動不了,無計可施,
那就用想的!(到8844公尺!)
然後身旁的攝影師深町(岡田准一)對著像是山神的羽生說,
我要帶你回去, 附在我身上, 我帶你回去!
(這裡很感人)

看完電影後馬上到圖書館借漫畫,
想知道電影結局是否是原作安排,
結果漫畫歸類在限制級圖書,
讓圖書館員很尷尬.
這套漫畫歸類為限制級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硬要說十八歲不宜,就只有一個斷人手指的畫面.
不過也多虧限制級讓這套書的書況很好.

比較漫畫和電影,
山神的羽生是漫畫(應該說是小說)原創,
但是電影的呈現充分表現電影這個媒材寫實的優點和過人之處,
是漫畫功力再怎麼厲害網點筆觸再怎麼細膩都還是比不上.
演員演出也很精彩(敬業)
此外其他角色精簡後的故事起承轉合算是改編得很好.
電影中"用想的"的台詞情節出現在羽生阿爾卑斯山摔崖求生(漫畫第二集)
但是用在電影作結製造高潮也很厲害
同樣的文字兩種文本的運用不分上下.
另外像是刪除漫畫情節中女主角被綁架是為了側寫尼泊爾政治經濟的橋段.
對於看漫畫的我來說也覺得有點累贅. 

此外漫畫對登山知識也有更詳細的解說是電影看不到的,
例如登山很容易凍傷, 所以替換的襪子和食物一樣重要
登山要有當局許可, 所以羽生在聖母峰的登山挑戰都是不合法的.

建議先看電影再看漫畫
參考
ptt : lotwalker > 我認為電影有深思去蕪存菁, 才讓劇情豐富流暢, 毫無冷場!


最後也發現, 
看過的一些日本電影都有文化廳的補助(文化庁文化芸術振興費補助) : 

編舟計畫(宅男的戀愛字典) > 編字典
哪阿哪啊~神去村 > 種樹伐木業
銀之匙 >酪農業
眾神的山嶺 > 登山
百日紅 > 浮世繪 

補充: 以上四片都是小說/漫畫改編電影

+++

每次離開職場都去看了電影,

白兔玩偶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
小王子
眾神的山嶺

印象最深刻的時間點是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
記得是當年的情人節,
總是能準確想起當時離職的時間

補充 : 失業相關電影 > 東京奏鳴曲